超融合与传统架构相比,究竟有哪些优势?. 2019-10-09
超融合架构将虚拟化计算和存储整合到同一个系统平台。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超融合,并开始向超融合架构转型,但是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之间究竟有什么不一样?超融合架构到底有哪些优势?
主机架构
使用传统设备比使用超融合设备增加了实施和管理的难度,并且后期需要专门SAN存储的维护人员维护系统。
设备高度
超融合设备比传统架构设备更加节省机柜空间,提高用户数据中心(IDC)的资源利用率。
电源功耗
IT设备的能耗高低将决定后期运维及支出的重要成本。
存储架构
传统的SAN架构将很大程度的限制后期虚拟化系统的扩展,而超融合架构扩展方便。
控制器数
传统存储标配置2个控制器,当一个控器故障,会导致剩余的一个控制器压力剧增,风险成倍增加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通常会使用两台存储做冗余,但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硬件成本及部署时技术难度。 超融合可提供更高级别的硬件容错,并可确保当某一控制器故障后,保持应用系统不停顿,并提供稳定的性能。甚至多个控制器同时故障时,也能保证业务系统不间断运行。
数据存储介质
传统存储标配无SSD硬盘,如果选配SSD硬盘,价格非常昂贵.如果要充分利用SSD硬盘的性能及效果,则对系统维护人员的技术有一定的要求。超融合设备标准配置包含SSD硬盘,并内置数据自动分层功能,可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,将SSD硬盘的性能发挥至最佳。
扩展性
传统架构:当管理员需要更多存储器时,便购买存储器;当需要更多计算能力时,便购买服务器;增加的设备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级的数据需求,并不能提高系统性能,当维护人员配置不当时,会造成系统性能明显下降。新增设备安装部署工作量大,操作繁琐,为减少数据风险,一般需要把整个系统全部停机后操作,在某此情况下会影响用户工作的连续性及工作效率。超融合无须停机便可无缝地添加其它超融合节点,从而线性地提高系统性能和数据存储, 动态群集的方法使得计算和存储能够每次扩展一个节点,因此无须过度部署基础设施,使系统扩展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。
数据分层
传统存储数据分层是收费功能,需手工配置功能优化参数,增加维护人员精确配置的操作难度。超融合分布式文件系统,全自动,智能化对冷,热数据分层,可实时监测数据热度,并及时迁移数据,保证用户数据最佳读写性能及体验。
数据重删
超融合数据重删功能可确保更多的IO操作能在内存、SSD中完成,增加有效数据存储空间,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,减少空间浪费,同时也延长存储扩容及更新的周期。
数据保护
传统存储RAID5情况下,损坏两块硬盘,将导致用户桌面崩溃,或数据丢失,无法正常工作。只有当修复原故障硬件的情况下,维护人员才能手工恢复其容错状态,并恢复因故障而丢失的用户桌面,但不能保证应用数据完整性。超融合的用户数据均有双份副本, 超融合分布式文件系统, 多节点并行,即使发生在整个节点故障的情况下,分布式文件系统仅需15-20分钟在并行的其它节点上自动完成数据重建,并恢复到容错状态(此时可以允许另一节点发生故障)。
容灾
传统架构:必须借助第三方工具才能实现容灾功能,且管理复杂、投资高,超融合设备已带有容灾工具,无须付费已带有容灾功能,且管理简单,可简便可行的实现从数据容灾到应用容灾的各级别容灾功能。
超融合架构将虚拟化计算和存储整合到同一个系统平台。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超融合,并开始向超融合架构转型,但是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之间究竟有什么不一样?超融合架构到底有哪些优势?
主机架构
使用传统设备比使用超融合设备增加了实施和管理的难度,并且后期需要专门SAN存储的维护人员维护系统。
设备高度
超融合设备比传统架构设备更加节省机柜空间,提高用户数据中心(IDC)的资源利用率。
电源功耗
IT设备的能耗高低将决定后期运维及支出的重要成本。
存储架构
传统的SAN架构将很大程度的限制后期虚拟化系统的扩展,而超融合架构扩展方便。
控制器数
传统存储标配置2个控制器,当一个控器故障,会导致剩余的一个控制器压力剧增,风险成倍增加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通常会使用两台存储做冗余,但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硬件成本及部署时技术难度。 超融合可提供更高级别的硬件容错,并可确保当某一控制器故障后,保持应用系统不停顿,并提供稳定的性能。甚至多个控制器同时故障时,也能保证业务系统不间断运行。
数据存储介质
传统存储标配无SSD硬盘,如果选配SSD硬盘,价格非常昂贵.如果要充分利用SSD硬盘的性能及效果,则对系统维护人员的技术有一定的要求。超融合设备标准配置包含SSD硬盘,并内置数据自动分层功能,可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,将SSD硬盘的性能发挥至最佳。
扩展性
传统架构:当管理员需要更多存储器时,便购买存储器;当需要更多计算能力时,便购买服务器;增加的设备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级的数据需求,并不能提高系统性能,当维护人员配置不当时,会造成系统性能明显下降。新增设备安装部署工作量大,操作繁琐,为减少数据风险,一般需要把整个系统全部停机后操作,在某此情况下会影响用户工作的连续性及工作效率。超融合无须停机便可无缝地添加其它超融合节点,从而线性地提高系统性能和数据存储, 动态群集的方法使得计算和存储能够每次扩展一个节点,因此无须过度部署基础设施,使系统扩展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。
数据分层
传统存储数据分层是收费功能,需手工配置功能优化参数,增加维护人员精确配置的操作难度。超融合分布式文件系统,全自动,智能化对冷,热数据分层,可实时监测数据热度,并及时迁移数据,保证用户数据最佳读写性能及体验。
数据重删
超融合数据重删功能可确保更多的IO操作能在内存、SSD中完成,增加有效数据存储空间,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,减少空间浪费,同时也延长存储扩容及更新的周期。
数据保护
传统存储RAID5情况下,损坏两块硬盘,将导致用户桌面崩溃,或数据丢失,无法正常工作。只有当修复原故障硬件的情况下,维护人员才能手工恢复其容错状态,并恢复因故障而丢失的用户桌面,但不能保证应用数据完整性。超融合的用户数据均有双份副本, 超融合分布式文件系统, 多节点并行,即使发生在整个节点故障的情况下,分布式文件系统仅需15-20分钟在并行的其它节点上自动完成数据重建,并恢复到容错状态(此时可以允许另一节点发生故障)。
容灾
传统架构:必须借助第三方工具才能实现容灾功能,且管理复杂、投资高,超融合设备已带有容灾工具,无须付费已带有容灾功能,且管理简单,可简便可行的实现从数据容灾到应用容灾的各级别容灾功能。
传统架构与超融合架构对比总结
架构特点
传统基础架构:集中式
超融合架构:分布式,互联网+
市场趋势
传统基础架构:市场萎缩,尤其是SAN/NAS存储市场
超融合架构:市场发展快速,未来5-10年数据中心核心架构
所支撑的业务架构
传统基础架构:传统业务应用架构,I/O集中式处理模式
超融合架构:从传统业务架构到互联网架构,从集中式到分布式都支持
性能
传统基础架构:随着访问集中存储的服务器越来越多,性能瓶颈将日益凸显
超融合架构:不存在性能单点问题,用于解决系统性能问题
可扩展性
传统基础架构:存储架构限制,纵向扩展
超融合架构:计算+存储同时横向线性扩展
可靠性
传统基础架构:存在单点架构,且依赖于硬件可靠性,仍旧要人工恢复
超融合架构:分布式一切,软件保障的自动恢复能力
可用性
传统基础架构:同城和异地容灾都要额外的方案保障,方案和架构都很复杂
超融合架构:内置多中心容灾方案,一键配置,开箱即用
虚拟机整合比(密度)
传统基础架构:通常计算资源充足,但存储能力不足,整合比低
超融合架构:计算和存储资源都不存在瓶颈,整合比高出1.5-2倍
安装部署
传统基础架构:复杂,虚拟化、服务器和存储等都需单独安装配置且考验兼容性,数量多就更加复杂,至少3-5天
超融合架构:无论节点数量多少,一键式初始化过程,只要30分钟业务系统即可使用
管理维护
传统基础架构:Hypervisor、服务器、存储等都需要单独管理,还没包括备份、容灾等额外管理模块
超融合架构:统一界面,一键式管理
跨数据中心运营
传统基础架构:不支持,或需要大量二次开发工作
超融合架构:内置多中心管理和容灾管理能力
采购模式
传统基础架构:大量集中式采购,超买现象严重
超融合架构:按需购买
总体拥有成本
传统基础架构:不仅显性成本(服务器+存储的硬件和虚拟化软件)高,而且隐性成本(备份、容灾、存储分层、管理等软件的授权)更加不确定
超融合架构:性价比高,一次购买所有功能具备,开箱即用
空间/能源
传统基础架构:占用大量空间,至少20几U高,能耗高
超融合架构:空间节约90%,能耗节约60%-70%,绿色节约
机房标准
传统基础架构:无标准,尤其增加虚拟化之后,设计和布线更加复杂
超融合架构:互联网数据中心标准化设计和布线
升级维护
传统基础架构:离线操作
超融合架构:在线维护,硬件热插拔
软硬件支持
传统基础架构:各个厂商分别支持,出问题扯皮现象严重
超融合架构:单一厂商支持,包括虚拟化、计算和存储层
企业超融合与虚拟化解决方案请点击 - 立即咨询